2014年4月16日,《城鎮建設智能卡系統工程技術規范》國家標準宣貫會,在江蘇泰州市隆重召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委員會領導、業界專家及來自全國45個城市及87家企業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旺龍公司代表社區智能一卡通行業負責其宣貫工作,并參與了本次宣貫培訓會。
《BG50918-22013城鎮建設智能卡系統工程技術規范》是智能卡領域首個工程建設國標,也是第一個具有強制性的智能卡領域工程建設國家標準,此標準已于2014年6月1日正式實施,標志著智能卡標準統一,為行業運營單位以及企業提供了最權威的準繩。
作為社區智能一卡通的代表,負責宣貫培訓的主講單位之一,旺龍公司的社區智能一卡通系統(含停車場、門禁、電梯控制、消費等系統)完全符合最新國家標準,請廣大客戶放心使用。作為主要宣貫企業之一,旺龍公司也力所能及地推動社區智能一卡通行業的健康長期發展。“國家工程標準《城鎮建設智能卡系統工程技術規范》信息發布會在北京成功舉辦"鏈接:http://www.ibrc426.com/_d276722869.htm(來源:全國智標委)
6月19日,智能卡領域首個國家工程建設標準《城鎮建設智能卡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 50918-2013)信息發布會在北京國誼賓館成功舉辦,相關部門領導、行業專家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城市用戶企業的50余位代表參加了此次發布會,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家媒體見證了此次國標信息的發布。
會議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毅主持,王毅副主任介紹了出席會議的領導、專家以及媒體代表,隨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巡視員、住房和城建設部強制性條文協調委員會主任委員田國民為本次信息發布會進行了致辭。隨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副所長李錚宣讀了國家工程建設標準《城鎮建設智能卡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 50918-2013)公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信息技術應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倪江波針對智能卡領域首個國標《城鎮建設智能卡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 50918-2013)的編制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參與編撰《城鎮建設智能卡系統工程技術規范》的城市用戶代表以及企業代表進行了代表講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五研究所研究員潘利華,沈陽盛京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石家莊市軌道交通有限責任公司設備部副部長連蘇寧,上海華虹集成電路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榮信分別作為專家,用戶和企業代表進行了發言。
最后,發布會進入了現場提問環節,到場的媒體代表提出了專業的相關問題,對國標的相關情況表示了極大的熱情。在現場提問環節結束之時,依然有媒體代表在詢問相關問題,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據相關專家介紹,國家標準分為產品標準和工程建設標準。國家標準是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編制計劃,協調項目分工,組織制定(含修訂),統一審批、編號、發布,相比行業標準,國家標準更具有權威性。工程建設標準是為在工程建設領域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各類建設工程的勘察、規劃、設計、施工、驗收、運行、管理、維護、加固、拆除等活動和結果需要協調統一的事項所制定的共同的、重復使用的技術依據和準則,它經協商一致并由公認機構審查批準,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以保證工程建設的安全、質量、環境和公眾利益為核心,以促進最佳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最佳效率為目的。
工程建設者標準的工作推進,與現在智慧社區的建設是密切相關的。智慧社區能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優勢,建設智能樓宇、智能家居、安防監控、智能社區醫院、社區管理服務、電子商務等諸多領域,形成新的管理模式,并成為智慧城市的有機“細胞”。在目前,這種新型的社區建設、管理形態已經得到國家層面的認可以及關注。
但智慧社區作為一種新的社區管理模式,其在建設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標準,作為涉及社區物業管理、社區養老服務、智慧消費等多個應用領域以及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綜合性平臺,智慧社區的建設亟需合適的兵符合市場規律的工程標準作為支撐。只有工程標準進一步完善,參與者才能有相關的標準作為準繩,智慧小區的建設質量才能得到保證。
全國智標委作為智能建筑標準國內唯一的歸口單位,主要負責智能建筑物數字化系統領域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其工作領域與國際標準化組織建筑物環境設計技術委員會建筑物控制系統設計工作組(ISO/TC205/WG3)相關聯。經過多年的努力,全國智標委主導并參與制定了多項標準的編制工作,為智慧社區建設指標體系的完善做出了推動,并將在以后的工作中進一步推動完善標準化工作。
《城鎮建設智能卡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 50918-2013),作為智能卡領域的首個工程建設國標,也是第一個具有強制性的智能卡領域工程建設國家標準。它的頒布實施,將確保智能卡系統建設的標準化、規范化,是規范并實現智能卡的一卡多用,為智慧社區的建設搭建更好的環境和基礎,也將有效避免城市和社區建設在應用中走彎路、重復建設、投資浪費,節約大量的建設資金,促進城市與社區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