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支付,刷臉寄收快遞,刷臉開閘,刷臉乘坐電梯...從身份審核到線下支付,人臉識別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不斷在拓展,目前已廣泛應用到智能手機、門禁、電梯等等場景。
近期,人臉識別應用又進一步得到刷新了,繼乘坐地鐵刷臉、乘坐電梯刷臉,現在乘坐公交也能刷臉了6月30日,貴陽落地人工智能技術,軌道交通和公交刷臉正式開通;7月16日,成都刷臉乘公交試點,招募1000名產品體驗官;7月17日,阜陽市民也可以刷臉乘公交了;7月22日柳州市推出“云閃付”,建立“互聯網+公交“新格局……
各地“公交刷臉”的落地應用頻頻出現,在刷卡、掃碼支付的基礎上,公交車跟隨時代的潮流引入人臉識別技術,讓“刷臉乘公交”成為現實,人臉識別支付系統不僅可以免除乘客手機操作及掏卡刷卡的麻煩,讓乘客乘公交更快捷、方便,極大地提高了便利性,也帶來更加智能的體驗。
“據測算,從乘客踏上車門,通過人臉識別乘車僅僅只需要200毫秒就能驗證成功,并在1秒實現云端自動扣費,”工作人員說。
低延時、高速率、大容量的5G技術發揮其優勢,在其加持下乘客享受了智能快捷的無感支付乘車體驗。但也有乘客擔心,網絡上頻頻出現破解人臉技術的漏洞,“刷臉”乘公交是否安全呢?
為此,工作人員解釋說,刷臉支付前需綁定,實行一人一臉,不會有丟失、代刷、盜刷風險。因此對人臉識別算法本身的要求更高。
據了解,人臉識別技術是對輸入的人臉圖像或者視頻流識別其是否存在人臉,如果在數據庫比對下,存在人臉,則會進一步地給出每個臉的位置、大小和各個主要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并依據這些信息,提取每個人臉中所蘊涵的生物特征的唯一性,并將其與已知的人臉庫的人臉進行對比,從而識別每個人臉的身份。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知名廠家都將人臉識別作為標配技術進行研發,試圖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到各產業。